2024年暨南大学外语学科及一流专业建设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5月19日,暨南大学外语学科及一流专业建设圆桌论坛在暨南大学第二文科楼100会议室顺利召开。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出席论坛并讲话,冀望专家学者们为我校外语一流专业和学科建设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文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胡春雨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冯光武教授等学者应邀发表精彩主旨演讲。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蒲若茜、党委书记陈文举、副院长梁瑞清、汤琼、王进、朱红强及师生参会。本次论坛旨在深入探讨外语专业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升级以及跨学科研究,共同推进外语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陈文举主持开幕式。
(参会领导专家和师生)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首先致辞,向来自各高校的外国语学院院长和专家们表示热烈欢迎。她深入介绍了暨南大学的历史传统、独特使命、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希望与会专家为暨南大学外语一流专业和学科建设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推动暨南大学外语学科及一流专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莹研究员致辞)
蒲若茜院长介绍了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深厚历史、系部及专业设置、学科特色和发展概况,并希望立足暨南与当下,着眼全国与未来,共商外语学科发展大计,探索外语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相结合的路径。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蒲若茜教授致辞)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文教授详细介绍了“新文科背景下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强调了外语教育在新时代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使命和新路径,分享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在双学位建设、微专业建设、实验班、新专业等方面取得的部分实践成果,特别是该院围绕高层次涉外人才培养,积极创立新文科本科专业,围绕交叉学科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培养,建设了交叉学科学位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马文教授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剖析了“外语专业人才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强调跨文化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国际传播能力,是外语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他提出,,也是中国发展所必需的国力,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的进程中当今 ,培养外语专业人才跨文化能力尤显重要,并他提出了详细具体的培养体系、教学模式等创新思路。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胡春雨教授就围绕“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型特征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商务与英语、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探讨了如何培养具备商务与英语双重能力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院长胡春雨教授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冯光武教授讨论了“英语专业的性质、内涵与开放性”,他强调英语专业是文科专业,人文性质突出,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点,开放性很强。英语专业的开放要立足于专业性质,以新文科建设为目标,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人文社科的融合,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与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融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冯光武教授发言)
我院雍茜副教授在发言中分享了以面向外招港澳台侨学生的《综合英语III》为例,“三分三合,三阶递进”聚力《理解当代中国》的教学模式,展示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达到“铸强国之魂,育时代新人”的教学目标。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雍茜副教授发言)
5月19日下午,我院肖淳端教授带来了关于“殖民与文学——另一个角度看英国华人文学”的独到见解,指出了英国注重殖民历史的传统对英国华人作家的影响。杨才英副教授探讨了“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意义凸显与思政教育探索”,提出如何在课程实践层面将价值观和思政元素融入外语教学与科研的新思路。王运鸿副教授以“Transmedia Adaptation as Translation: a Chinese Classic and Its Afterlife in the English Comics”为题,讨论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三个英文漫画版本跨媒体改写的翻译路径。麦晓昕讲师分享了“‘数’造教学蓝图,‘AI’启智慧火花: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数字化应用实践”,展示了数字化教学的新趋势和数字化教学的魅力。在自由讨论环节,发言人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
最后,蒲若茜院长回顾会议的主要成果、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专题讨论的亮点以及自由交流环节的重要观点和建议。她表示,从今天的精彩发言中学到很多东西,校内外同事之间相互分享和交流非常重要,有利于学术共同体的成长,共同促进外国语学院教学和科研的繁荣。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国家重大战略大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会议强调了外语学科在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推进新时代外语学科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
图文 黄净 彭红兵
初审阅 韩征瑞
复审 朱红强
终审发布 陈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