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 | 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讲授“现代性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

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12

2023412日上午,我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宁教授,开展了题为“现代性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蒲若茜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暨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共计80余名师生参与。



王宁教授从“现代性理论的建构与重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再探”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学国际化”这三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

他指出,现代性是西方语境下的一个产物,现在已成为一个无所不包和无所不在的宏大叙事,同时作为一个“旅行的概念”也进入中国文化语境等其它语境,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同时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生出不同的变体。从哈贝马斯口中“一个未完成的启蒙计划”,到利奥塔提出的“一部作品只有首先是后现代的,才能成为现代的”,再到詹姆逊重新建构的另类的现代性(alternative modernity),王宁教授表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在全球现代性的广阔背景下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重新审视,在这方面,中国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实践应该作出自己的选择。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再探,王宁教授认为,尽管现代性的概念源于西方,但中国的几千年文化传统中却一直存在着一些现代性的因子,如果打破时空限制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很容易地在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哲学思想中分别窥见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因子:前者积极介入现实,后者则以一种不变应万变的超然态度而对现实;前者强调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后者则更注重一种双赢的模式。

王宁教授表示,中国的现代性是全球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由于自己的独特性又不同于西方主导的全球现代性,因此它也如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另类的现代性 (alternative modernity),也即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他指出,若从文学艺术的视角探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他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应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它在强调发展生产和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科技和生态文明和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因此,这样一种现代化就是可持续的,并可以为其他国家所效法和学习。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学国际化,王宁教授认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作家和批评家参与,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也应该具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倾向。以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翻译的中介,这些作品不但不会过时,反而会为更广大的读者所阅读和欣赏。即使在Chat 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大行其道的时代,文学也不会消亡。

讲座最后,蒲若茜教授做讲座总结。她说,,王宁教授的讲座阐明了中国在追求现代化道路上的独特实践,使我们意识到中国的现代性不仅仅是阶段表征,其同时也具有地域性与全球性的特点。自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启动以来,我们目睹了中国城乡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以及农民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她呼吁道,希望外语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下大有作为,应不断提升外语能力、深化跨文化理解、发挥外语在国际交往中的桥梁作用。





文:刘丹、周单芊、梁明燕

图:李姜

初审:李姜  李洪

复审: 王进

终审:陈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