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若茜
职称
教授

学习和工作经历

  • 1988-1995 年在西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学习并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学位。
  • 2002-2005 年在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学习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是著名文艺学家饶芃子教授。
  • 2006-2007 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奥克莱尔分校作访问研究。
  • 2011-2012 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作访问研究。
  • 2010 年 5 月和 8 月分别赴南非罗德斯大学和加拿大约克大学进行客座讲学与学术交流。
  • 1995-2003 年任暨南大学外语学院助教、讲师。
  • 2003 年晋升暨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同年被遴选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 2006 年破格晋升暨南大学外语学院正教授。
  • 2007 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文艺学、海外华人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截止 2021 年底培养硕士研究生 68 名、博士研究生 14 名;获评 2009 年度“南粤优秀教师”、入选 2011 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广东省“高层次优秀人才”计划。
  • 2009-2011 年担任暨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系主任。
  • 2011-2014 年担任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 2014 年 11 月至今作为“双肩挑”干部担任暨南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
  • 2022 年 3 月起兼任暨南大学日本学院(JNU Japan Campus)院长。

学术兼职包括: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学会理事等;是国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专家库成员。

研究方向

亚/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海外华人诗学研究、英美哥特小说研究。

主要成果

研究项目:

  1. 担任 2021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动建设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港澳教育制度研究”(21JZD,宋献中教授主持)之第五子课题“推动建设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港澳教育制度实施路径创新研究”的项目主持人,获得子课题项目经费 16 万元。
  2. 担任 2018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265,蒋述卓教授主持)之第五子课题“华人学者中国文艺理论及思想的综合文献整理”的项目主持人,获得子课题项目经费 16 万元。
  3. 主持 2017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较诗学视野下‘X 一代’亚裔美国诗歌研究” (17BWW009),获得经费 20 万元。
  4. 主持 2015 年度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项目“美国文学教学团队”,获得建设经费 13 万元。
  5. 主持 2011 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华裔美国文学与华人诗学” (NCET-11-0855),获得经费 20 万元。
  6. 主持 2011 年度广东省“高层次优秀人才”项目“比较诗学视野下的华裔美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研究”, 获得经费 16 万元。
  7. 主持 2011 年度国务院侨办彭麟基基金会资助 “英国文学选读“境外生教材建设项目,获经费2万元。
  8. 主持 2009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 09CWW008),获得经费 8.0 万元。
  9. 主持 2007 年度广东省“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之理论问题探析”(07K04),获得经费 2.0 万元。
  10. 主持 2009 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美国文学选读
  11. 主持 2004 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当代华裔美国小说母题研究”(批准号:03/04 H2-05),获得经费 2.0 万元。
  12. 主持 2002 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当代华裔美国女作家及其小说文本研究”( 编号02SJC750001),获得经费 1.5 万元。
  13. 主持 2003 年度暨南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关于海外华裔及新移民英语文学的诗学研究”(编号:003JXQ016),获得经费 1.0 万元。
  14. 获得暨南大学 2004 年度博士创新基金资助 1.0 万元。
  15. 参与 2004 年度国务院侨项目“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编号:04GQBYB001)(第二,获得经费 0.5 万元)
  16. 参与广东省精品课程“外国文学史”课题(第三),独立承担“华裔美国文学”教学研究模块。
  17. 参与暨南大学“211”工程子项目中“海外华文文学”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研究工作。
  18. 参与国际学院中国文化系列教材编写项目的中国文学部分的英文撰写。

专著:

  1.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年.
  2. 《多元异质的再现——蒲若茜文集》, 花城出版社,2016 年。
  3. 《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 年。

论文:

  1. “饶芃子:‘诗性批评家’的’跨界‘ 学术追寻”, 《文艺报》2021 年 12 月 22 日。
  2. “‘世界主义’与‘家园’认同——以海外华人作家林玉玲、李立扬的回忆录为例”,《当代外国文学》2021 年第 3 期。(CSSCI,A3,第一作者)
  3. “严歌苓‘雌性’书写的嬗变——以《老师好美》为中心”,《华文文学》2021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4. “诗人之焦虑与创造——论庞德、陈美玲与中国古诗的三重变奏》,《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0 年第 4 期。(第一作者)
  5. “The Translingual Expressions in Overseas Chinese Writings”,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3(2),June 2019: 257-271. (A&HCI, A1,第一作者)
  6. “An Overview of Chinese American Poetry Studies: 1988-2018”,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20 (4), Dec. 2019:620-629 (SSCI, A1,第一作者)
  7. “走出 ‘失根’迷途: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身份困境与历史叙事”,《外国文学研究》,2018 年第 6 期。(第二作者,A3)
  8. “ ‘我是谁?’:论华裔美国小说中的欧亚裔混血身份书写”,《外国语文》2018 年第 5 期。(第二作者)
  9. “亚裔美国文学之沉默诗学探析”,《外国文学研究》2016 年第 6 期。(A&HCI,A1,第一作者)
  10. “Claiming the Lost Homeland: A Study of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Marilyn Chin’s Poetry and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aspora and Cultural Criticism. Jan. 1, 2016.(第一作者)
  11. “多元·异质·杂糅——论亚裔美国文学之族裔身份批评话语的分化“, 《当代外国文学》2014 年第 2 期。
  12. “华裔美国诗歌与中国古诗之互文关系探微”,《中国比较文学》2014 年第 2 期。(A3,第一作者)
  13. ‘亚裔美国感’溯源,《外国文学研究》2013 年第 4 期。(A&HCI,A1)
  14. “论亚裔美国文学之族裔批评范式的形成——以 1970 年代为观照”,《世界文学评论》第 15 辑,2003 年 5 月。
  15. “《金山》中的时空与文化建构”,《暨南学报》2012 年第 3 期。(第一作者)
  16. “冰心是亚裔美国作家吗?—— 论冰心《相片》之东方主义及种族主义批判”,《华文文学》,2012 年第 3 期。(第一译者)
  17. “跨文化的语言嬉戏与文化身份书写——论华裔美国英语诗歌中的汉语语码嵌入”,《学术研究》2011 年第 9 期。(第一作者)
  18. 《亚裔美国批评理论探源》,《广东社会科学》2011 年第 3 期。
  19.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当代文坛》2010 年第 4 期。
  20. “解读《吃碗茶》中的唐人街‘父权制’社会”,《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 10 辑,2009 年 5 月。
  21. “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历史再现”,《暨南学报》2009 年第 4 期。
  22. “Chinese American Short Story”, The Greenwoo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Greenwood Press,Westport,USA,2009.
  23. “西方文学传统中的‘吸血鬼’形象”,《中外论坛》2009 年第 4 期. (第二作者)
  24. “边缘学术领地的拓荒者——饶芃子教授的学术追寻”,《暨南学报》2008 年第 1 期。
  25. “奥克莱尔印象”,《香港作家》2008 年第 3 期。
  26. “他者导向”与“内在导向”的叙事——对读“水仙花”与严歌苓笔下的“唐人街”, 《和而不同:第十五届世界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年。
  27. “华美文化的传承与异变——解读华裔美国小说中的 ‘父与子’母题”,《流散与回望——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海外华人文学》(饶芃子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出版。
  28. 《论<唐老鸭>与<家乡>中的“父与子”母题》,《当代外国文学》2006 年第 1 期。
  29. 《族裔性的追寻与消解: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身份政治》,《广东社会科学》2006 年第 1 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书文摘》“学术卡片”专栏收录)
  30.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野》,《江汉论坛》2006 年第 3 期。
  31. 《华裔美国小说中的“唐人街”叙事》,《深圳大学学报》2006 年第 2 期。
  32. 《“越界”与“回归”—— 20世纪末华裔美国文学的主题演变》,《中国比较文学》2006 年第 2 期。
  33. 《哥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以<修道士>为例》,《外国文学研究》2006 年第 2 期。
  34. 《世界华文文学发展及研究的新走向》,《文学评论》2006 年第 3 期。
  35. 《华裔美国女性的母性谱系追寻与身份建构悖论》,《外国文学评论》2006 年第 4 期。(第一)
  36. 《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暨南学报》2006 年第 3 期。
  37. 《他乡的书写——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及内涵演变》,《香港作家》2006 年第 2 期。
  38. 《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年第 6 期。
  39. 《新时期暨南大学英语专业分流教学探析》,《暨南高等教育研究》2006 年第 1 期。
  40. 《从本土到离散——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评述》,《暨南学报》2005 年第 1 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文艺理论》2005 年第 4 期专题全文转载,被《新华文摘》2005 年第 10 期要目辑揽。(与导师合作)
  41. 《后殖民写作中的反本质主义文化立场》,《学术研究》2005 年第 7 期。
  42. 《文学行旅与世界想像—第三届国际青年汉学会议综述》,《暨南学报》2005 年第 5 期。
  43. 《新移民文学的崭新突破——评华人作家张翎“跨越边界”的小说创作》,《暨南学报》2004 年第 4 期。(第二)
  44. 《汗沃南国 爱获丰收——记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饶芃子教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 年第 9 期。
  45. On the Love of Celie and Shug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Re-reading America:Changes and Challenges. Ed. Zhong Weihe. Cheltenham, England: Reardon Publishing, 2004.
  46. 《后现代思潮与当代知识分子的困境》,美国《中外论坛》2004 年第 3 期
  47. 《异国情爱更何堪——评虹影的<英国情人>》,美国《中外论坛》2004 年第 2 期.(第二)
  48. 《历史、政治与异族情爱——评黄运基的<狂潮>》,美国《美华文学》2004 年冬季刊。
  49. 《服从强势文化是危险的选择—析当代华裔美国女作家的文化书写策略》,《文艺报》2004 年 2 月 3 日第 4 版。
  50. 《新移民女性文本中的异国情爱想象》,《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华文文学》2004 年 9 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第二)。
  51. 《论海外华文写作的多元化景观》,《多重视域中的文艺学》,暨南大学大学出版社,2004年。
  52. 《第 12 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暨南学报》2003 年第 1 期。
  53. 《论当前海外华人写作及其文化身份》,《学术研究》2003 年第 5 期。
  54. 《海外华人文学发展及研究的新景观》,《中国比较文学》2003 年第 3 期。
  55. 《论当前海外华人作家的文学创作诉求及文化认同策略》,美国《中外论坛》2003 年第 3 期。
  56.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美国《中外论坛》2003 年第 2 期。
  57. 《从“多元文化主义”到“世界主义”——从汤亭亭、任碧莲的小说看当代华裔美国女作家的身份追寻》,美国《美华文学》2003 年冬季刊。
  58. 《折中主义原则在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暨南学报》2001 年教学专刊。后被香港《当代教育》2003 年第 4 期全文转载。
  59. “Two Halves of A Single Soul——An Archetypal Analysis of the Love of Heathcliff and Catherine in Wuthing Heights”,Decoding Contemporary Britain:Essays in British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Edited by Mao Sihui,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3.
  60. 《智心与爱心的交响——饶芃子教授的多彩人生》,《中国女性在追梦》,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年 6 月。
  61. 翻译王灵智《开花结果在海外——海外华文文学研讨会报告》,《华文文学》2003.1。
  62. 《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2 年第 1 期。
  63. 《对<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原型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年第 5 期。
  64. 《西丽的新生命仪式—— <紫颜色>中西丽与莎格的情感关系之透视》,《暨南学报》2001 年第 1 期。
  65. 《对性别、种族和文化对立的消解 —— 从解构的视角看汤亭亭的<女勇士>》,《国外文学》2001 年第 3 期。
  66. 《中国译学 —— 调整与发展》,《外语教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年年刊。(第二作者)
  67. 《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的原型分析》,《暨南学报》1997 年第 2 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专题 1997 年第 6 期全文转载。

译著:

  1. 《找麻烦是我的职业》(钱德勒短篇侦探小说全集2),花城出版社,2015年。(第一译者,英译汉)
  2. 《从必需到奢侈——解读亚裔美国文学》(Sauling Cynthia Wong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二译者,英译汉)
  3. The Studies of Chinese Diaspora Literature(饶芃子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第一译者,汉译英)

教材及编著:

  1. 主编教材 Selected Readings of British Literature (《英国文学选读》, 全英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 年。
  2. 主编《新编综合英语》(特色英语教材系列)(第一册至第四册),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年。
  3. 主编《英语专业四级语法与词汇》(特色英语教材系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年。
  4. 主编《暨南外语论丛》(第1辑至第4辑任副主编,第5辑起任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2016 年。
  5. 参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余惠芬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年出版。
  6. 参编《外国文学史》(张世君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年出版。
  7. 参编《加拿大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 年出版。
  8. 参编《‘98 MBA联考考前辅导教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年 9 月。

荣誉及获奖:

  1. 担任主持人和团队负责人的暨南大学“英语文学教学团队”获广东省思政改革示范项目 (2021)。
  2. 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结项获评优秀等级。(2015)。
  3. 获 2015 年度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5)。
  4. 获 2015 年度国家外专局“两刊两网”引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5)。
  5. 入选 2011 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
  6. 入选 2011 年度广东省“高层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
  7. 广东省高校 2010 年度“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0)。
  8. 获 2009 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9. 专著“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获得广东省2005-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
  10. 博士论文《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获评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2006)。
  11. 被评为 2006 年度暨南大学“科研先进工作者”。
  1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被评为 2005 年度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并获得一等奖奖学金;获得2005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13. 获得 2003 年度暨南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教授课程

  • 本科生课程:文学理论与批评;美国华人文学、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跨文化交际。
  • 硕士研究生课程:西方文论、美国族裔文学研究、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学专业留学生)。
  • 博士研究生课程:海外华人英语文学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