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功教授讲座纪要

来源:外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7-12-18

           20171215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莅临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叶芝诗歌的声音美学”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程倩教授主持,部分教师与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程倩教授首先介绍了罗良功教授的教育与工作背景及其取得的卓越成就。在一片掌声中,讲座正式开始。罗教授一开场说到现在关于小说的研究很多,但却很少有人做诗歌戏剧的研究;关于诗歌文本的修辞很多,但诗歌的声音却常常被忽视。他首先谈到了诗歌文本的三个维度,即文字、声音和视觉。他认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平等,常常被忽视的声音需要得到关注。

罗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讲座。首先,罗教授给大家介绍了叶芝的声音实践。在罗教授看来,叶芝在对声音的使用上非常激进并具有革命性,其对声音的运用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与前人严守格律不同,叶芝运用格律非常灵活自如,从而使诗歌达到一种节奏多样的效果。罗教授认为叶芝在声音运用上的独特创造性是不能被忽略的。罗教授所讲的第二个方面是:叶芝的声音实践回应了读诗的文化传统。叶芝所在的时代,诗歌朗读十分流行。在诗歌中,叶芝不仅重视声音的运用,还强调日常语言的运用。他以声音为载体,对传统格律诗的做出了创新,使诗歌获得一种新生。罗教授认为这体现了叶芝作为诗人的一种使命。接着,罗教授谈到了叶芝的声音实践中体现的文化意识。作为爱尔兰人,叶芝一直强调爱尔兰自身独特的声音、民谣和故事。叶芝意在以声音形式建立一种国家形象,以团结民众,凝聚民心。叶芝还呼吁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诗人要歌颂爱尔兰自己的民族精神。在罗教授看来,叶芝的诗歌体现了对爱尔兰的民族遗产继承的必要性和其生生不息的可能性。同时叶芝在其诗歌里的声音运用不仅呼应了当时的文化风尚,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民族情怀。最后,罗教授给大家介绍了叶芝的声音实践与现代主义诗歌之间的关系。叶芝把诗歌与日常生活结合,从而把日常生活提到了一种崇高的地位,此时诗人也不再是职业化的高高在上的精英。罗教授认为叶芝的诗歌里表现了一种现代主义的语言观,将语言的物质属性(声音)与语义同等看待,同时使语言的物质元素从被压制的状态释放了出来。在他看来,声音即使不产生任何形象,也足够能给我们产生一种冲击力和影响力。

最后,程倩教授对罗良功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她将罗教授的讲座内容联系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叙事学和文体学,感叹罗教授的学者风范与讲座内容都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启发性与鼓励性。该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陈欣铭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