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的学术思想之花其二:“亚裔美国文学与批评发展新动态”

来源:外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6-09-14

学期伊始,其乐融融的教师节,是日晚8时,外国语学院教工活动室进行了一场题为“亚裔美国文学与批评发展新动态”的专题座谈会,近二十位来自美国加州、厦门、武汉和广州各高校从事族裔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各抒己见。旁听的还有来自暨南大学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数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蒲若茜教授主持了本次座谈会,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廖开洪教授出席座谈会并致辞,暨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王进副教授也出席了座谈会。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裔系主任凌津奇教授是暨南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本次座谈会的特邀嘉宾,他最关心的是中国的文学研究学者需要什么,希望能根据大家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讲学。外国语学院许双如博士首先提出关于文学形式的探讨。凌教授认为文学形式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文学写作者退回自己内在逻辑的产物,与中国文学传统中所提倡的文以载道及当代社会主义的文艺特色皆格格不入,建议中国研究者应有中国人自己定义的形式,而不是简单地运用西方现有的形式理论。蒲若茜教授则认为形式与内容没有明确的界限,任何形式其实都是有意义的,单纯在形式上做研究价值有限。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张龙海教授和其他老师均就此发表见解。

座谈会在关于族裔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否边缘的讨论中达到高潮。不少老师都曾经历所谓的主流和边缘文学研究的选择困惑,也曾听到来自学界对本领域的研究价值的质疑声音。张教授认为这条路有困难,也有希望,以今年即将在厦门大学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年会为例,委员会最终将年会主题定为族裔文学研究说明族裔文学研究得到广泛认同。蒲教授以其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她从维多利亚文学研究转向至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其中有导师饶芃子教授的因缘,而蒲教授在该领域的建树更得益于她坚定的信念、不懈的探索和创新的思维。她鼓励年轻的学者摆脱对本学科研究信心不足的心理,依托于暨南大学族裔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这个积淀深厚的平台,一旦确立方向目标即勇往直前,一定能挖掘到源头活水。凌教授强调建立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利用中国学者的优势,研究族裔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不易为外国学者阐述清楚的问题。

最后,廖副院长做了热情洋溢的总结发言,他认为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勉励与会青年学者勇于开拓,开放思维,找到合适自己的科研着力点。座谈会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在座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从教授们的讲说中获得了极大的信心与启发,也期待类似的学术研讨会可以经常举办。

 

座谈会1.jpg

 

 

(供稿:李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