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三点,由英语语言文学教研室和跨文化与翻译研究所主办的“诗歌汉译英”讲座在第二文科楼200室拉开帷幕,我院詹乔、程佳和康燕彬三位老师受邀主讲,讲座由朱湘军老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伊始,詹乔老师以“诗歌的三大特点”提问导入话题,详细阐释了节奏、韵律和意象要素,随后,介绍了自由诗、无韵体及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在诗歌赏析部分,詹老师朗诵并从措辞、结构、韵律、意境等方面简要分析了现代美国“诗歌之父”Walt Whitman的 I Hear America Singing,英国现代派诗人Ted Hughes的The Thought-Fox;在诗歌英译部分,以我校原外语系教授谭时霖英译的陶渊明《饮酒》(其五)和Selwyn Pritchard教授英译的李煜《虞美人》为例,詹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诗歌汉译英的方法与技巧,争取做到形式上的变通、思想感情上的融通与深层文化上的沟通。
接下来,康燕彬老师让同学们翻译了三篇风格各异、文体不同的诗歌;以这三首诗歌为例,康老师引入对Emily Dickinson的诗歌研究分析,从词语、意象和形式着手,她阐述了Dickinson诗歌的特点,也教给大家进行诗歌翻译的实用方法;此外,康老师还引用了诗歌中英互参的多个例子,通过对比,给在场师生带来更为直观的翻译认识;最后在音乐的背景声中,康老师借用钱钟书先生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来强调译者应该关注汉英思维差异,积累地道英文表达,激活汉英文学间恰当的互文联系,平衡汉英共通及差异,寻求个性表达。
一诗夜与晨,尽诉古今韵。程佳老师以R.S. Tomas的Night and Morning为序,把大家一同领进了诗中的自由意境,她指出诗歌英译也需要注意转换问题,注重格律以及诗体的对应,若原诗为自由体,则应按自由体去译,反之,若为格律诗,则需要守住其形其意;随后,程老师将话题落到古体诗的翻译上,并举出《如梦令》和《鹿柴》的各种英译版本,谈到中文古体诗词中以意象装裱意境的目的,逐步挖掘出诗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感情才是翻译的所在。因此她强调,英译古体诗,一定要以意境为先,再以形式补足。另外,程老师建议同学们,翻译诗歌之时,必须做到多看多读,参考风格相似的英汉诗词,以丰富自己的“库存”,这样下笔时才能胸有成竹。
本次讲座系统全面,条分缕析,为听众带来思想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与熏陶。师生们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扩展了阅读视野,还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能力与自身修养。讲座结束后,大家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并期待下次诗歌讲座活动。
(供稿:柯伊蔓、何梓健、颜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