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晖教授讲座纪要

来源:外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5-04-30

2015424日下午,应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苏晖教授莅临我院做了题为“美国黑色幽默之源流及影响”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琢教授主持,副院长程倩教授、部分青年教师、2014级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苏晖教授系华中师范大学副院长,《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欧美文学、比较文学和喜剧美学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苏晖教授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著有《西方喜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等书,主编或参编多部著作和教材,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A&HCI收录。

讲座中,苏晖教授首先阐释了“黑色幽默”的概念,认为黑色幽默既带有恐惧色彩,又让人感到滑稽可笑,让人在笑声中实现解脱或超越。接着,苏晖教授详尽介绍了美国黑色幽默的萌芽与先驱。美国黑色幽默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与殖民经历息息相关,代表作家作品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出售雇佣兵》等。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初步促成了美国小说的幽默传统的形成。这一时期的作家如爱伦·坡的一系列小说集中地体现出“滑稽”、“怪诞”,产生了“既可怕又可笑”的令人震惊的讽刺效果。而美国黑色幽默的先驱当属马克·吐温,他的小说《火车上的食人事件》、《田纳西的新闻界》等体现了马克·吐温式幽默小说的鲜明特色:对死亡、恐怖、暴力等做喜剧化的处理,始终将幽默作为摆脱和超越荒诞现实的武器,对荒诞和恐怖的世界保持超然的态度。随后,苏晖教授以《第五屠宰场》、《飞越疯人院》、《第二十二条军规》等美国小说为例,指出当代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美学特征就在于将荒诞的内容与荒诞的形式融为一体,从本体论层面展现世界的荒诞,并在艺术上以反小说的形式传达荒诞意识。苏晖教授认为黑色幽默相对于传统幽默的变异之处在于黑色幽默建立在悲观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之上,以非理性主义为思维基础,是“反荒诞”式的荒诞,是对人类整体的“类的自嘲”,所引发的笑并非传统幽默那种明朗、积极、乐观的笑,而是无可奈何、愁苦、阴郁甚至是悲痛的笑。最后,苏晖教授还探讨了美国黑色幽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并指出中、美现当代文学中黑色幽默的差异性,认为中国黑色幽默与美国黑色幽默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黑色幽默并非如美国黑色幽默那样对世界本体作出否定,而是以理智揭示现实世界的不协调,色调不像美国黑色幽默那么“黑”,而是表现出充满希望的焦灼,是仍给人信心的“灰色幽默”。

IMG_0518.JPG

讲座的第二部分,苏晖教授与在场师生一起分享了自己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最新研究。苏教授指出国内外国文学研究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西方经典作品的研究,但随着时代进步、全球化视野的拓展,对当代文学、国际文学热点问题的关注正逐步加大,对当代世界文学发展趋势高度敏感;外国文学研究视野正不断拓展,在重视欧美文学研究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亚非文学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益呈现多元化与本土化实践相结合的趋势;同时,文学研究与学术活动的相互促进和互动效果显著。苏教授还以《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文学期刊为例,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对青年学者进行学术论文撰写和投稿的注意事项给予提点。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在场师生积极踊跃提问,就美国小说中的黑色幽默传统发展以及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方面提出不少问题,苏教授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渊博的知识,做出详细而生动的解答,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苏晖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节奏紧凑、例证翔实、言谈风趣,为在场的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们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学习方法和科研之路指点了迷津。

IMG_0603副本.jpg

 

 

                      供稿: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