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教授系列讲座纪要之二——亚裔美国文学作品赏析

来源:外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4-09-28

910下午,美国加州大学亚裔研究系主任凌津奇教授应外国语学院的邀请,在第二文科楼100会议室继续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同学对亚裔美国文学进行探讨,并对两篇亚裔美国文学作品——Mukherjee“fathering”Watanaba“The caves of Okinawa”进行讲解分析。这两篇短篇小说都是围绕着“战争种族 家庭”的主题,而展开的对深受战争迫害的人们战后或战时生活的描写。

凌教授首先与同学们对Mukherjee的作品“fathering”进行了赏鉴评析。在认真聆听了同学们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该部作品的初印象之后,凌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作者印裔美国人的身份和20世纪80年代越南战争之后的美国这一时代背景。接着从男主人公Jason(一名参加过越南战争的白人士兵)在越战时期的职业为切入点,引出其遗留于越南的女儿的突然出现,以及与美国未婚妻平静生活的戛然而止。女儿的出现使得Jason一直刻意回避的战争记忆重新浮现眼前,怀着赎罪的想法,他致力于做一名尽职的父亲。然而,阻力却来自于他身边另一个亲近的人——未婚妻SharonSharon对于女儿的敌意其实正是代表了美国社会多数民众对于如何处理战后各种社会关系的排斥和畏缩,一向开放的思想面对有威胁的其他种族的“闯入者”也会踟蹰,他们其实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战争造成种族的仇恨,家庭的离散,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炮火和子弹划破的伤口可以结疤,心灵的阴影却永远挥之不去。

Watanaba 的作品 “The Caves of Okinawa”同样描写的是在战争阴影笼罩下人们灵与肉的挣扎。凌教授指出,该作品中强调了无处不在的“魂灵”对人们心灵的折磨。同样是出于对儿子Jimmy爱的保护,父亲和母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父亲作为一名日本士兵曾参与二战,却是为美国军队服务,工作是劝降自己同胞。母亲对于曾抢走自己心上人的妹妹耿耿于怀,尽管最终得偿所愿嫁为人妻,却依旧十分恐惧妹妹的魂灵。她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重蹈父亲的覆辙,甚至想要把他送回到越战战场,浑然不知战场才是最可怕的地方。父亲心中被战争阴影所充斥,想要把儿子送离到加拿大,至少可以保全他的生命。谁知计划实施前一夜却被母亲发现,重生的机会再次面临挑战。本文揭露了战争的残忍和人性的弱点,在凌教授的启发下,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炮火之后安宁无处安放,人们内心充斥着紧张与消沉的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导致个性的压抑与扭曲。

在凌教授精彩的讲评之后,同学们在互动问答环节与教授就作品中种族与战争的关系、个别意象(如“菊”)的象征意义、人物复杂的罪与赎罪的心理进行探讨,更加具体地领悟作品所传达中心思想,也体会到凌教授严谨细致的研究风格,确实受益匪浅,相信会对同学们以后的学术研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