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号上午10:00,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亚裔研究系主任凌津奇教授应外国语学院的邀请,于第二文科楼100会议室与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及老师继续对亚裔美国文学进行探讨。在此次讲座中,凌教授重点分析了著名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评论家爱德华·萨义德的文章《对放逐的反思》。
首先,凌教授表达了他对萨义德理论的推崇和喜爱。萨义德和佳亚特里·斯皮瓦克以及侯米·巴巴被称为后殖民主义评论界的“三个火枪手”。萨义德的著名论著《东方主义》是后殖民论述的经典和理论依据。凌教授首先对“immigrant”、“refugee”和“exile”的涵义进行了区别,并指出萨义德对“exile”,也就是“放逐”的情有独钟。萨义德认为被放逐者持有一定的政治态度,他们拒绝与“被放逐”的国家产生认同感。同时,他们也具有相当的道德勇气,这样才能在国家之间的夹缝中生存。萨义德指出,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从一定程度来说可以被称作“域外”文学。这里的“域外”是指作者和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保持审美距离。凌教授在此基础上指出,后殖民主义批评所批判的就是西方殖民的起源以及所带来的后果。后殖民主义评论家们抵制“现代化”,并期望回归内心的平静。人们对于“放逐”的态度往往会走向极端。比如认为“放逐”就是一种个体的自由流动和人性的解放。萨义德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因为文学中“放逐”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实际上“被放逐者”则经历着巨大的痛苦和苦难。像詹姆斯·乔伊斯以及纳博科夫这种“被放逐”的作家,他们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重新审视自身和周遭一切。他们具有英雄主义情节,能够忍受那种“被放逐”所带来的痛苦。凌教授最后提到,并不是所有“被放逐者”都能踏上重返家乡的道路。
在凌教授精彩的讲评之后,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分别提出自己的疑问。对此,凌教授作出了耐心的解答,并在答疑的基础上力求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凌教授的下场讲座将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