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流溪教授讲座之二——汉语声调研究现状纵览

来源:外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4-06-19

612730分,在第二文科楼207室,周流溪教授的讲座正式开始,讲座题目是“汉语声调研究现状纵览”,讲座有外国语学院院长宫齐教授主持。

周流溪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北京语言学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北京世界语常务理事。曾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百科大词典》、《语言文字词典》等,主编《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有论文数十篇,主要有《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上古汉语音系新论》、《国际语和国际语学》等。出版有论文集《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语言研究与人文研究》、《社会语言学与国际语学》等,诗集《流溪诗编》,译著《美国童话选》(合译,1981)、《语言学概论》(合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世界语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支配和约束论集》(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等。

00.jpg

教授的讲座从研究汉语方言的目的开始,旨在使中华文化在现代化世界中占有应有的份额,以语言学为立足点,广泛研究个人文学科和文化交流,致力于将学语言、教语言、用语言三位一体的结合在一起。纵览从历时与共时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一般纵览,从刘俐李和徐通锵的论文出发梳理了共时与历时研究,最后加上实用研究,从沈约之流看“发明”四声是从佛经转读和诗文颂唱发展过来的;第二沿袭“发明”一词进行具体解释,此“发明”为阐发、说明,而非传统意义的发明。从陈寅恪与刘俐李的论文起解释沈约四声一贯的系统,沈约等的研究推动了音韵学的发展。同时四声的“发明”又是从印度佛经文化的传入而产生的,具体解释了印度佛学对中华文化文字的影响。正是由于沈约和竟陵诗友把四声运用到格律诗的创作,才形成了永明体,使得汉诗格律化。因此,四声更好地是诗歌和音乐结合起来,促进了乐府诗的发展。第三深入阐释了三个观点:优选论,徐通锵的观点,发声说。其中发声说是目前最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对紧喉音的探讨,其中对朱晓农的观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教授的讲座生动形象,为了阐释难懂的语言学知识,教授还亲自示范自己对诗歌吟诵的推断,深奥的语言学道理中间穿插着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流露与其伟大的治学目标的表达。

1-1.jpg

周流溪教授超高的治学境界给我们进行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同时也指引我们年轻一代向其学习。

 

【李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