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艺风教授讲座纪要

来源:外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4-05-20

        5月19日下午,香港岭南大学翻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艺风教授莅临我院讲座。孙教授现任国际译联(FIT)翻译与文化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人文艺术学会(RSA)会士。讲座由我院院长宫齐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和硕士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孙教授谈到了鲁迅、梁实秋的翻译之争,认为鲁迅提出“硬译”固然有其不足之处,其伟大之处在于有文化远见,看到了中国需“输血”,这里的“输血”不仅是文字方面的,还包括文化方面的。接着,孙教授提到现代翻译学挑战传统的“忠实论”。传统的“忠实论”是基于“对等”,基于人类语言的“共性”,却忽略了特有的东西,如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孙教授举例说在爱斯基摩人的文化中,没有“羊”这一说,因而在翻译圣经中的“上帝的羔羊”(lamb of God)一词时,只能翻译成“上帝的海豹”(seal of God),因此翻译不能只是强调语言上的忠实,而是要考虑文化上的忠实。
 

11.jpg

教授还指出,我国在翻译理论方面建树较少,晚清以来,只有严复的“信、达、雅”的影响较为深远,而我国翻译硕士论文多是套用某一理论,甚至出现扎堆套用同一理论的现象。教授鼓励我院学子要刻苦读书,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努力朝着自己理论化的方向前进。同时,教授也提出另一担忧,他指出目前我国翻译专业博士生800人以上,博士生导师80人以上,但我国却面临翻译人才短缺的问题。教授指出,翻译难在于“跨学科”,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不仅要具有极好的语言能力,而且必须对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接着,教授强调了翻译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尤其在把中国文化推出去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莫言为例,莫言给予其译者足够多的权利,允许他们对其作品进行适当的修改,以迎合读者。莫言的成功说明了译文可读性(readability)和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的重要性。同时,教授也为我们区分了authenticityfaithfulness的区别。

最后,教授认为在进行跨文化协商(cross-culture negotiation)的过程中,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固然重要,但切忌“我族中心主义”,遇到跨文化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外国理论。他认为从事翻译之人,更应该思想开放、兼容并包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教授就我院师生的提问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教授的讲座结合了自身的经验,既通俗又易懂,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们对翻译以及翻译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人:黄清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