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诚先生讲座纪要

来源:外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3-04-15

         4月9日晚上七点,应我院蒲若茜教授邀请,《中外论坛》社长刘仕诚先生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关于华裔美国移民历史和华人家庭文化的讲座。刘先生风趣幽默,使同学们在轻松的讲座氛围下受益颇多。

      未命名.jpg

刘仕诚先生(David S.C.Liu )1967年加入美联社,1977年起任美联社驻北京分社社长,曾任外国新闻部主任,是华裔在美联社任职最高的管理人员,长期在西方媒体工作的经验,让他身处东西两种文化的影响下。
刘先生以其标准的美式英语梳理了19世纪中期到1990年期间的华裔美国移民史及华人家庭文化,并向大家讲述了众多的实例和有趣的故事
从1849年加州发现大量黄金储蓄以来,大量移民工人,包括华人涌入美国,成为49ers。淘金热后,华裔美国人开始向德克萨斯州,蒙特纳州和东海岸三个方向迁徙。在这期间的华人背井离乡,怀着发财致富的“美国梦”,其实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作为苦力(coolie)修铁路,开餐馆和洗衣店,将辛苦钱寄回家中国光耀门庭。据刘先生证实,现在流行美国的中国菜 “大杂烩”(Chop Suey)就产生于挖矿时代。从1883年一直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忌惮于华裔的勤劳和致富能力,美国禁止华裔移民。因而华人数量越来越少,慢慢地局限于“唐人街”,与美国主流社会脱节。各种“帮会”(tongs)基于本国民族凝聚力的原因,开始兴盛起来,例如客家人的“崇正会”,台山的“安良会”等。1950年到1980年的华人移民主要来自台港澳。虽然他们的处境已经大有改善,但作为少数族裔,依然面临各种困境。1980年后,大量亲属移民和留学生定居美国。至今,华裔美国人的数目已经超过500万。
同时,刘先生谈到了宗教信仰对于家庭和华人社区的联结作用。以自身经历,讲述了他作为天主教徒,和作为基督教徒的妻子相识并结合的经历,证明了宗教在华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提问环节,刘先生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并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热烈讨论了华裔美国身份,美国黑人,美国教育等话题。最后,迫于时间原因,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刘先生博学健谈,谈吐幽默、风趣,亲切、平易近人的形象,给在场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讯员:2011级文学林茜